中國歷史科、歷史科及價值觀教育組活動——「摩星嶺炮臺、銀禧炮臺、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與本部大樓考察」

       本校中國歷史科、歷史科及價值觀教育組與「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文物保育及徵集計劃」於試後活動日7月2日(星期二)合辦了「摩星嶺炮臺、銀禧炮臺、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與本部大樓考察」活動,是次活動共有21位中一至中四同學及3位老師參與。        摩星嶺炮臺和銀禧炮臺是港島西現存最大型軍事建設,附近的香港大學周圍佈滿不同防衛構築,於1941年香港保衛戰期間飽受攻擊。本校師生在摩星嶺炮臺及銀禧炮臺實地考察後,由「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文物保育及徵集計劃」梁迭起博士和利瑪竇宿舍寄宿生的帶領下,前往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及本部大樓,瞭解二戰往事及追思衛港先烈。        其後,在梁博士的帶領下,本校師生們前往位於香港大學鄧志昂樓的饒宗頤學術館,參觀「文房雅具──選堂銘器展」,欣賞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的藝術品。學術館的高敏儀老師熱心介紹饒公的生平與藝術成就,令同學們認識饒老在藝術創作上的多樣性及創造力,實在是意外的收穫,為是次行程畫上圓滿的句號。        經過這次考察活動後,同學們對香港的戰時歷史及多元族裔的衛港先烈有更深入的認識,也令我們感覺到現代的和平社會、安穩的生活實在得來不易。        是次活動由「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文物保育及徵集計劃」梁迭起博士和利瑪竇宿舍寄宿生隨團協助講解,謹致謝忱。

第二屆「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計劃嘉許禮暨學生文化大使日

       本校3B彭鎧晴、4A吳知凡,由全港多個參選的中學生中脫穎而出,入選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辦、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獨家贊助的第二屆「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計劃。本校學生在約八個月時間內,參與了多項學習活動,包括文物修復工作坊、實地考察、博物館導賞講解培訓、導賞實習、故宮文化專題講座等。本屆活動還首次走入大灣區其他城市,學員於今年5月前往深圳參觀蛇口的文博機構。在未來的日子,他們會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及技能繼續為文化藝術界服務,以年輕人的角度協助博物館推動文化傳承。        2024年 6 月 20 日(星期六),王偉豪校長和孫越老師與本校兩位獲選同學共同出席「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計劃嘉許禮暨學生文化大使日,見證第二屆「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的誕生,分享學員的喜悅。

中史科活動「天地之中 ─ 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本校中史科老師於2024年6月17日帶領30位中一至中五同學前往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天地之中 ─ 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是次展覽展出河南博物院以及省內十多家文博機構珍藏的逾150件(套)文物,包括大型及成組的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及卜骨等,介紹河南省內重要的城址遺跡,以及三代的政治、社會、禮制及文化面貌。        在展覽中,學生對重點文物,例如夏朝的「陶豬頭蓋」、西周時期的「父乙」角、春秋時期的「王子午」鼎、玉龍形玦和青銅禮器「九鼎八簋九鬲」尤為讚嘆!展覽除了讓學生從我國最早的王朝起源,認識中國古代的文明和歷史外,亦見識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功,感受傳統歷史文化的魅力。

中華文化週

       價值觀教育組、中文科、中史科合辦的「中華文化週」於5月22日至24日舉行。文化週讓同學透過不同的比賽及活動,了解更多有關中華文化的知識及歷史。活動有助中華文化的傳承,提升同學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同時,「中華文化週」邀請了不同國籍、不同年齡的人士一起參與活動,同學可從中學會互相欣賞、互相尊重,共建共融社會。 「中華文化週」活動詳情:        2024年5月22日:於晨會舉辦全校中華文化問答比賽。        2024年5月23至24日:於午息期間舉辦「中華文化.種族長幼共融嘉年華」。2024年5月23日邀請了中國川劇變臉大師韋飛雄小姐表演中國變臉藝術。        2024年5月24日邀請了北角協同中學的舞獅隊表演中國民間傳統藝術——舞獅。兩天的嘉年華活動均由本校公民大使、中文學會幹事及中史學會幹事負責,活動攤位包括「手織草蜢」、「書法書籤」、「麵粉公仔」、「中國結」、「書法字帖」、「儒道顯孝心」、「中國漢服」、「猜燈謎」、「中國剪紙」,以及「語文知識及文學問答遊戲」,活動豐富。嘉年華中,亦另設攤位提供傳統小食,如冰糖葫蘆、龍鬚糖和叮叮糖等,讓同學從更多角度了解中華文化。        5月24日當日,區內「長者學苑」的長者、北角協同中學的同學也到校參與活動,氣氛熱鬧、融洽。        期望參與者藉着本年度「中華文化週」的活動,從趣味中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從而提高個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並一起推動共融和諧的社會。

中三級中國歷史科班際問答比賽

       由中史學會舉辦的「中三級中史科班際問答比賽」已於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順利完成。是次比賽共分兩個回合進行,第一回合為必答題,各班即場抽出五個學號,各回答一條問題,勝出的三班(3B、3D、3E)進入決賽之搶答環節。第二回合中,3B一枝獨秀,台下氣氛十分熱烈。是次比賽能增加同學對中國歷史的認識,同學們態度積極,表現出色。最後由3B勇奪冠軍,3E則獲亞軍而歸。

中史科、價值觀教育組及圖書館:紀念五四運動105周年—「五四論壇」

       為紀念五四運動105周年,本校中史科、價值觀教育組及圖書館於5月8日合辦「五四論壇」。活動中,師生們一起重温五四運動的經過和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的關係。中一至中五同學更介紹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並分享他們對五四運動的感受。此活動能加深同學對五四運動的認識,並幫助他們傳承五四精神,更寄望我校同學具國家觀念和對社會有承擔感。

中史科活動:中二級朝代服飾班際比賽

       中二級朝代服飾班際比賽已於24-4-2024舉行,學生需在比賽前分組完成朝代服飾一件。在比賽當天,每組由一位模特兒在週會中穿著表演,並配合台下的旁白介紹。當天台下氣氛熱烈,而台上的模特兒表演亦投入。最後由2B班獲得全級冠軍,2A班以0.1分之差屈居亞軍,而最佳個人演繹獎則由2C班溫穎欣獲得。

「鑑古思源:北京歷史文化考察團」

       本校中國歷史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及價值觀教育組於2024年3月27日至3月31日舉辦「鑑古思源:北京歷史文化考察團」,前往首都北京考察,當中有三十名學生及四名老師參與。        在抵埗當天,同學先行前往798 藝術區,感受創意無限的藝術氛圍。        在其後四天的行程中,同學遊歷北京多個古跡,包括恭王府及花園、居庸關長城、明十三陵(定陵) 、故宮博物館、景山公園、天壇、頤和園、圓明園、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國子監博物館和孔廟。透過實地考察,了解明清及抗日戰爭的歷史,培養同學對歷史持「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態度。同時,同學能近距離欣賞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了解中國的古建築藝術,同學們都感到嘆為觀止!        此外,學生亦前往什剎海和南鑼鼓巷,認識北京胡同及民居四合院的特色,並與居民交流,從而了解北京人民的生活。        此團的重點行程是參訪北京京劇院和天安門廣場的升旗禮。第三天下午,師生們到訪北京京劇院。在京劇院的安排下,師生們先參觀京劇藝術傳𠄘陳列展。接著,主持人對排練劇目、演員、行當等進行簡要介紹後,師生們觀看了三齣劇目的排練,包括:《秋江》、《天女散花》和《三岔口》,同學們深深體會到何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之後,京劇演員進行現場教學,與同學們互動展示京劇唱腔和身段,同學皆踴躍嘗試。最後,共有9位同學提問,京劇演員皆耐心地逐一解答。北京京劇院更邀請本校師生出席當天晚上在長安大戲院舉行的梅蘭芳大師誕辰130周年的首場紀念演出—-《霸王別姬》,令我們師生能在國粹京劇的發源地—-北京觀摩京劇演出,認識京劇的文化藝術,饒有意義,師生深感榮幸!        第四天,同學們大清早便來到天安門廣場,懷著興奮的心情參與升旗禮,並學習升旗禮的儀式,從而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經過五天的考察學習,隨團老師們在每晚的分組檢討會均覺得學生在行程當中獲益良多,感受深刻。行程除了讓同學能體驗當地的文化、擴闊視野外、提升國民身份認同外,其中兩位故宮學生文化大使—-4B趙諾然和5A鄺逸俊更在故宮中,即場為其他同學介紹展廳中的文物,把在香港故宮課堂所學的知識加以應用,意義非凡!可見此行學習成效顯著。        是次京劇院交流活動及觀賞演出由北京京劇院安排及熱情款待,謹致謝忱!

中史科及價值觀教育組活動:第52屆香港藝術節—京劇欣賞

       為提升同學對中國國粹——京劇的認識,中國歷史科及價值觀教育組老師分別於二月廿六日至廿八日連續三天,帶領六十二位中一至中五同學前往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參加第52屆香港藝術節2024,欣賞中國國家京劇院演出的京劇版《帝女花》、《宇宙鋒》、《將相和》、《女起解》和《失街亭. 空城計. 斬馬謖》。   每晚演出前,老師先為學生講解京劇的歷史、行當、流派及藝術特色,讓同學能了解更多有關京劇的知識及箇中蘊含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同學們在聆聽老師講解及在演出休息時填寫工作紙,以表達他們對京劇的感受。   同學們投入觀看國家京劇院的演出,親身感受到京劇藝術的無窮魅力和豐富內涵。更難得的是,本校師生在第二天的演出後受邀進入後台,與兩位京劇大師于魁智及李勝素合影,讓學生們能近距離和京劇演員接觸,引起年青一代對京劇的興趣,有助京劇文化的傳承,更能提升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