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史學會舉辦的「中三級中史科班際問答比賽」已於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順利完成。是次比賽共分兩個回合進行,第一回合為必答題,各班即場抽出五個學號,各回答一條問題,勝出的三班(3B、3D、3E)進入決賽之搶答環節。第二回合中,3B一枝獨秀,台下氣氛十分熱烈。是次比賽能增加同學對中國歷史的認識,同學們態度積極,表現出色。最後由3B勇奪冠軍,3E則獲亞軍而歸。
由中史學會舉辦的「中三級中史科班際問答比賽」已於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順利完成。是次比賽共分兩個回合進行,第一回合為必答題,各班即場抽出五個學號,各回答一條問題,勝出的三班(3B、3D、3E)進入決賽之搶答環節。第二回合中,3B一枝獨秀,台下氣氛十分熱烈。是次比賽能增加同學對中國歷史的認識,同學們態度積極,表現出色。最後由3B勇奪冠軍,3E則獲亞軍而歸。
本校於本年度12月3日(星期日),中史學會、價值觀教育組和童軍團合辦了「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考察」活動,是次活動一共有二十一位同學及四位老師參與。 是次活動主要分為兩部份: 第一,參加Canadian Commemorative Ceremony儀式。此儀式由加拿大領事館主辦,以紀念在香港保衛戰中為港捐軀的加拿大士兵。加國領事、港府官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代表、各國駐港代表、加國僑民、香港市民都紛紛向墓園裡的紀念碑獻上虞美人花,以示悼念。儀式結束後,本校師生有幸能與加拿大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Rachael Bedlington及加拿大童軍總會進行交流及合照留念,機會實屬難得! 第二,儀式後由孫越老師及五位中史學會幹事、公民大使和童軍團帶領學生考察西灣國殤紀念墳場,並提供導賞講解。我們憑弔的人物有英勇的羅遜准將、捨身為人的奧士本、混血高材生Donald James Neville ANDERSON,以及再也看不見母親的J.O. Payne等,我們除了認識他們英勇的一面,也感受到他們保衛家園的決心。 經過這次考察活動後,同學們都對香港的戰時歷史及軍人對香港的貢獻有更深入的認識,也令我們感受到現代的和平社會、安穩的生活實在得來不易。此外,亦為學會幹事提供一個導賞介紹的實習機會,從而建立信心及應變能力,為將來的工作作準備。
本校於10月1日國慶前夕晨會舉行「升旗禮及國慶短講」,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4週年。由公民教育團團員及中史學會會長介紹國家於軟實力及硬實力各方面的成就。 國家於全球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藉着「升旗禮及國慶短講」增進同學對國家的認識,讓同學反思自己的國民身份以及作為國民應有的責任。
本校於本年度12月4日(星期日),中史學會與山藝學會合辦了「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考察」活動,是次活動一共有二十位同學及三位老師參與。 是次活動主要分為兩部份: 第一,參加Canadian Commemorative Ceremony儀式。此儀式由加拿大領事館主辦,以紀念在香港保衛戰中為港捐軀的加拿大士兵。加國領事、港府官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代表、各國駐港代表、加國僑民、香港市民,甚至是曾經參與二戰的退伍軍人都紛紛向墓園裡的紀念碑獻上虞美人花,以示悼念。今年大會邀得年屆98歲,曾參與盟軍登陸諾曼第(D-Day)行動的美國二戰老兵John T. Siewert出席。本校師生有幸與老戰士交談,認識他的抗戰歷史,並致送紀念品給他,以表達師生對老兵的敬意,機會實為難得! 第二,儀式後由孫越老師及五位童軍團及中史學會幹事帶領學生考察西灣國殤紀念墳場,並提供導賞服務。我們憑弔的人物有英勇的羅遜准將、捨身為人的奧士本、混血高材生Donald James Neville ANDERSON,以及再也看不見母親的J.O. Payne等,我們除了認識他們英勇的一面,也感受到他們保衛家園的決心。 經過這次考察活動後,同學們都對香港的戰時歷史及軍人對香港的貢獻有更深入的認識,也令我們感受到現代的和平社會、安穩的生活實在得來不易。此外,亦為學會幹事提供一個導賞介紹的實習機會,從而建立信心及應變能力,為將來的工作作準備。
本校中史科及中史學會於2022年9月9日參加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敦煌研究院舉辦的「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展覽,老師於活動當天帶領52位中二至中六學生前往香港文化博物館參觀。 是次展覽結合歷史、藝術和科技的元素,展出敦煌出土文物、石窟壁畫、臨摹絹畫及複製榆林窟第25窟,配合藝術科技及多媒體展示,呈現敦煌世界中尊天、敬地、愛人的豐富情感,加深同學對敦煌藝術的了解,感受敦煌藝術的美,從而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及文化的認同、自豪與歸屬感。
1941 年香港保衛戰中,本港縱使有來自英國、印度和加拿大的軍隊守備,本地軍民的付出亦不容忽視。香港義勇防衛軍、香港華人軍團、防空救護隊(民安隊前身)、童軍、聖約翰救傷隊、以及警察、消防、監獄署等各部隊,成員不分種族及社會地位,攜手為守衛家園,抵禦日軍而奮戰到底。 2020年是抗戰勝利,亦是香港日治時期結束七十五週年紀念。為使學生毋忘這段歷史,本校中史科與山藝學會合作舉行虞美人花募捐活動,所得善款會捐予英國皇家退伍軍人協會(香港及中國分會), 作支援香港退伍軍人之用。 透過這次活動,除了讓學生認識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亦能培養學生的個人優良品格,關心世情。
本校於本年度12月8日(星期日),中史學會、山藝學會、童軍團合辦了「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考察」活動,是次活動一共有三十位同學及四位老師參與。 今年儀式遇上「香港保衛戰」開戰日78周年,饒有意義。 是次活動主要分為兩部份: 第一,參加Canadian Commemorative Ceremony儀式。此儀式由加拿大領事館主辦,以紀念在香港保衛戰中為港捐軀的加拿大士兵。加國領事、港府官員、北京政府駐港官員、各國駐港代表、加國僑民、香港市民,甚至是曾經參與香港保衛戰的退伍軍人都紛紛向墓園裡的紀念碑獻上虞美人花,以示悼念。今年大會邀得年屆98歲的退伍華籍英兵蔡彼得、曾參與盟軍登陸諾曼第(D-Day)行動的美國的二戰老兵John T. Siewert、二戰結束時,隨戰艦安森號赴港接受日軍投降的前皇家海軍及皇家加拿大空軍Tony Edward Elliott以及二戰時期美國空軍志願飛行隊第十四航空隊(飛虎隊)下轄第23戰鬥大隊華人飛行員—101歲的陳炳靖中校出席。本校師生有幸與老戰士們交談,認識他們抗戰的歷史,機會實為難得! 第二,儀式後由劉志豪老師帶領學生考察西灣國殤紀念墳場。我們憑弔的大多不是什麼大人物,但絕對是悲劇人物,如英勇的羅遜准將、捨身為人的奧士本、混血高材生Donald James Neville ANDERSON,以及再也看不見母親的J.O. Payne等,我們除了認識他們英勇的一面,也感受到他們身處大時代的無奈。 經過這次考察活動後,同學們都對香港的戰時歷史及中外軍人對香港的貢獻有更深入的認識,也令我們感受到現代的和平社會、安穩的生活實在得來不易。
由中史學會舉辦的「中三級中國歷史班際問答比賽」已於2019年4月3日(星期三)順利完成。是次比賽共分兩個回合進行,第一回合為必答題,各班即場抽出五個學號,各回答一條問題,勝出的三班(3A、3B、3D)進入決賽之搶答環節。第二回合中,3B一枝獨秀,3A和3D爭持激烈,台下氣氛十分熱烈。是次比賽同學們態度積極,表現出色,增加他們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最後由3B勇奪冠軍,3D則獲亞軍而歸。
中史科孫越老師及劉志豪老師於 3-9-2018(星期一)帶領17位中三至中五學生前往二次世界大戰退役軍人會所,探訪二戰華籍英兵蔡彼得伯伯。二戰時,蔡伯伯是鯉魚門第五期炮兵編號5153。日軍進攻香港第三天,和同僚立下戰功,擊落日軍戰機。現擔任二戰退役軍人會會長。藉著聆聽蔡伯伯的故事:①讓學生能進入老兵的人生片段,甚至對抗戰這段歷史產生共鳴,並令學生對為國家、民族犧牲的英雄們存感恩之心;②為抗戰老兵作口述歷史,彌補歷史的空白,讓歷史承傳下去;亦令他們知道他們作出的貢獻後一輩的人是不會忘記的;③向抗戰老兵致敬;④給予老兵們應有的尊敬與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