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杭江南歷史文化考察團

  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拓寬歷史文化視野,本校國民教育組、中國歷史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於2025年4月16日至4月21日帶領30位中三至中五學生前往上海、蘇州及杭州進行為期六天五夜的遊學之旅。行程涵蓋歷史古蹟、自然風光、藝術體驗及學術交流,讓學生深度感受江南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並在實踐中學習與成長。   第一天:杭州·詩意西湖與千年古韻   同學們首站抵達杭州,漫步於風光旖旎的西湖,領略「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湖光山色。隨後參觀岳王廟,緬懷民族英雄岳飛的忠義精神;探訪靈隱寺與飛來峰,感受佛教文化的莊嚴與石刻藝術的精妙。傍晚漫步河坊街與南宋御街,體驗南宋都城繁華的市井風情。   第二天:藝術與茶文化的沉浸之旅   上午參觀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近距離欣賞珍貴文物,激發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興趣。下午前往梅家塢茶文化村,師生們換上素雅的漢服,腰繫竹簍,在茶農的指導下學習「一芽一葉」的採摘技藝,親身感受「十指染茶香」的田園詩意。隨後,師生們圍坐炒茶鍋旁,體驗傳統「徒手炒青」的非遺工藝,並細細品茗龍井茶,了解中國茶文化的深厚底蘊。晚上,欣賞大型水上情景表演《最憶是杭州》,在聲光交織中重溫西湖的詩意傳奇。   第三天:學術交流與蘇州園林之美   同學們前往浙江省富陽中學進行友好交流,與當地學生互動學習,拓展視野。下午轉赴蘇州,遊覽千年古剎寒山寺,聆聽「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漫步中國四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領略中國古典園林的精巧設計;參觀蘇州博物館及太平天國忠王府,感受歷史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第四天:水鄉古鎮與上海風情   行程進入上海,首先探訪朱家角古鎮,乘船穿梭於小橋流水之間,體驗江南水鄉的靜謐與悠閒。隨後參觀朱家角郵局(大清郵局舊址),了解近代郵政歷史。下午前往新天地,欣賞中西合璧的石庫門建築,感受上海獨特的歷史風貌。夜晚漫步外灘,在璀璨燈火中見證這座國際都市的繁華與活力。   第五天:藝術與歷史的交織   師生們參訪上海評彈團,展開一場跨越千里的文化對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上海評彈團高博文團長親自接待,帶領師生們近距離欣賞國家級非遺藝術——蘇州評彈的婉轉韻味。在演出廳內,評彈藝術家們精心呈現了四齣經典:吳語糯軟的《江南好風光》勾勒出水鄉畫卷;氣勢磅礴的《三國. 贈馬》展現評話金戈鐵馬的豪情;吳語版《聲聲慢》將宋詞雅韵與琵琶聲腔完美融合;《三笑·追舟》則引得全場笑聲不斷。互動環節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同學們爭相舉手提問:「現如今生活節奏急速,如何傳承評彈文化?」「最深刻的表演經歷是怎樣的?」「在傳承評彈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挑戰呢?」高博文團長以親身經歷一一解答。此次參訪不僅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江南傳統藝術的精妙,更以藝術為橋樑,深化了兩地的人文交流與情感共鳴。   隨後,師生們參觀四行倉庫,重溫抗戰時期的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事蹟;走進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了解二戰期間的國際人道主義歷史。下午遊覽豫園與老城隍廟,在古色古香的園林與市集中感受老上海的傳統文化。   第六天:博物館之旅·藝術與歷史的盛宴   最後一天,同學們參觀上海博物館,透過豐富的館藏文物,系統學習中國古代藝術與歷史的發展脈絡,為此次遊學畫上圓滿句點。     此次江南遊學之旅,同學們不僅欣賞了自然與人文景觀,更透過親身體驗、學術交流及文化探索,深化了對中華傳統歷史文化的認識。我們相信,這段旅程將成為同學們成長路上難忘的記憶,並激勵他們繼續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是次上海評彈團參訪活動及觀賞演出由上海評彈團安排及熱情款待,謹致謝忱! 上海評彈團微信公眾號相關報導: https://mp.weixin.qq.com/s/FEIlfNxmfnpdB-NFr0fqFw

價值觀教育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及圖書館:「罕見病論壇」

  本校11月的價值觀教育主題為「同理心」,價值觀教育組公民教育團及社會服務團公民大使按主題為全校同學製作了一連兩輯關於「罕見病」的《3分鐘社會全接觸》影片,並於11月20日及12月18日於晨會時段播放,讓全校同學認識和關注「罕見病」,並學會以同理心來看待罕見病患者及其家人,達至社會共融。   12月18日於晨會播放影片後,於午息期間由本校價值觀教育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及圖書館合辦「罕見病論壇」。活動中,師生們一起了解不同的「罕見病」病例及特徵,由公民教育團及社會服務團公民大使介紹「罕見病」病例,例如天使綜合症、威爾遜氏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及性聯遺傳型低磷酸鹽佝僂症,與中四級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各班代表彼此間分享他們對「罕見病」的感受。此活動能加深同學對「罕見病」的認識,並幫助他們學會以同理心看待患者及討論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更從中學會感恩自己有健康的身體,學會「知足」和明白回饋社會的重要。

「鑑古思源:北京歷史文化考察團」

       本校中國歷史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及價值觀教育組於2024年3月27日至3月31日舉辦「鑑古思源:北京歷史文化考察團」,前往首都北京考察,當中有三十名學生及四名老師參與。        在抵埗當天,同學先行前往798 藝術區,感受創意無限的藝術氛圍。        在其後四天的行程中,同學遊歷北京多個古跡,包括恭王府及花園、居庸關長城、明十三陵(定陵) 、故宮博物館、景山公園、天壇、頤和園、圓明園、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國子監博物館和孔廟。透過實地考察,了解明清及抗日戰爭的歷史,培養同學對歷史持「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態度。同時,同學能近距離欣賞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了解中國的古建築藝術,同學們都感到嘆為觀止!        此外,學生亦前往什剎海和南鑼鼓巷,認識北京胡同及民居四合院的特色,並與居民交流,從而了解北京人民的生活。        此團的重點行程是參訪北京京劇院和天安門廣場的升旗禮。第三天下午,師生們到訪北京京劇院。在京劇院的安排下,師生們先參觀京劇藝術傳𠄘陳列展。接著,主持人對排練劇目、演員、行當等進行簡要介紹後,師生們觀看了三齣劇目的排練,包括:《秋江》、《天女散花》和《三岔口》,同學們深深體會到何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之後,京劇演員進行現場教學,與同學們互動展示京劇唱腔和身段,同學皆踴躍嘗試。最後,共有9位同學提問,京劇演員皆耐心地逐一解答。北京京劇院更邀請本校師生出席當天晚上在長安大戲院舉行的梅蘭芳大師誕辰130周年的首場紀念演出—-《霸王別姬》,令我們師生能在國粹京劇的發源地—-北京觀摩京劇演出,認識京劇的文化藝術,饒有意義,師生深感榮幸!        第四天,同學們大清早便來到天安門廣場,懷著興奮的心情參與升旗禮,並學習升旗禮的儀式,從而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經過五天的考察學習,隨團老師們在每晚的分組檢討會均覺得學生在行程當中獲益良多,感受深刻。行程除了讓同學能體驗當地的文化、擴闊視野外、提升國民身份認同外,其中兩位故宮學生文化大使—-4B趙諾然和5A鄺逸俊更在故宮中,即場為其他同學介紹展廳中的文物,把在香港故宮課堂所學的知識加以應用,意義非凡!可見此行學習成效顯著。        是次京劇院交流活動及觀賞演出由北京京劇院安排及熱情款待,謹致謝忱!

公民科南沙、前海經濟發展內地考察團簡介

       本校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於2024年3月12至13日安排全級中五學生到深圳及廣州考察。是次考察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必修部分,第一天,同學參訪前海國際會議中心、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認識前海的發展及探索青少年到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其後前往廣州參觀粵劇藝術博物館與永慶坊,了解傳統中華文化與承傳。第二天,同學參訪廣東仲元中學,除獲仲元中學的領導及師生熱情招待之外,更參與了他們的課間操並安排於校園內用膳,感受內地重點中學的學習氛圍。其後我們參訪天后廟及明珠灣開發展覽中心,進一步認識中華文化及南沙區的經濟與城市發展。是次行程能讓所有高中學生通過實地考察活動,親身了解國情和國家的最新發展,增進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欣賞,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廣州中山大學、中山大學附屬中學參訪暨嶺南尋根之旅

       本校中四及中五級19位同學於2023年12月14及15日參與「中山大學暨中山大學附屬中學參訪團」,到訪廣州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及中山大學附屬中學。在行程的第一天,同學到訪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獲學院黨委副書記樊峰會接待,並出席了航院老師主講的科普講座及中山大學香港招生講座,對中山大學的歷史及近期發展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亦了解到1910年代嶺南大學在廣州發展及與中山大學合併的歷程,充分感受到嶺南教育機構對教育的重視及堅持。其後同學亦參觀了院史館、圖書館、物理專業實驗室等地,以了解大學生活。        參訪團第二天,同學到訪中山大學附屬中學與當地中學生交流。同學在聽取嚴欽熙校長簡介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的校史與辦學理念後,在接待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參觀了中學校舍及參與紮染活動,並與當地中學生舉行籃球友誼賽及交流對談。當日參加的同學亦和當地的高中生一起午膳,就兩地的校園生活、學制及升學前景作深入交流,同時亦藉此種下了友誼的種子。

泰國遊學團

       經過幾年疫情未能外遊,本年度學校終於順利於9月下旬舉辦泰國遊學團,吸引了高中大批高中學生報名。在緊湊的5日4夜的旅程中,參觀了多個不同景點,例如暹羅古城、美功鐵道市場、三頭象神博物館等,學生需要從中反思與經濟科、旅款科及公社科的關係,每日行程都非常豐富,每晚同學亦要與老師開反思會,互相分享及討論行程當中與經濟、旅款及公社科的思考問題。雖然行程緊密令各人都顯現出疲態,但整個旅程大家都過得非常充實,期待下一次外遊團可以衝出亞洲,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讓衡怡學生可以見識更多更廣。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五級同學參加珠海考察之旅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於2023年5月29日安排中五級同學參加珠海考察之旅。是次考察活動為公民科課程必修部分之一,是次考察能讓同學了解內地的城市發展狀況以及航空技術的發展,加深對國家的認識和提升身份認同感。   當日考察團先經港珠澳大橋前往珠海愛飛客航空科普基地,藉以了解基建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性。在基地中,同學先後參與航空文化大講堂:由現役飛機師及飛機工程人員講解飛機的飛行原理及國內航空技術的發展、機械人對賽、參觀飛機生產廠房、參觀中國第一位航空工程師馮如先生雕像以了解中國人在航空技術的貢獻、參觀機場觀禮台及航空文化大展廳以了解中國商用航空業的發展,提升同學對航空業發展的興趣。   是次考察同學可以了解到國內航空業的發展之餘,更可以讓同學進一步了解國家的發展現況,培養國民身份認同之餘亦可提升同學對航空業界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認識,為有志從事航空業及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同學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