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解碼」華服沙龍:青少年探索中華服飾文化的精彩旅程

  本校國民教育組及中國歷史科,於9月參加由新界青年聯會主辦的「國潮解碼」青少年正向思維計劃之華服沙龍。本活動旨在通過課堂學習與實地體驗,引領學生深入認識中國歷代服飾及華服形制的演變,探索「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深厚底蘊與現代創新的融合,培養青少年成為中華文化大使,將傳統技藝活學活用,並在校內外推廣中華文化之美。   活動分為校內培訓與實地考察兩個階段。9月3日及9月8日,學生參與了校內培訓課程,通過專業導師的講解,了解華服的歷史脈絡、設計理念及文化意義。課堂上,學生不僅學習了歷代服飾的特色,如漢服的典雅、唐裝的華麗、宋服的婉約,還親自試穿華服並搭配古裝頭飾,體驗古代服飾的獨特魅力。學生們在試穿過程中,感受到華服精緻的工藝與文化內涵,紛紛表示對中華傳統服飾有了更深的體會與喜愛。   9月27日的活動更是精彩紛呈。上午,學生參加了古裝頭飾工作坊,學習如何設計與製作傳統頭飾。導師詳細講解了古裝頭飾的造型技巧與文化背景,學生們親手實操,嘗試為華服搭配適合的頭飾,進一步感受到傳統工藝的精妙。下午,學生們前往香港文化博物館參觀粵劇文物館,進一步探索華服在粵劇中的應用與特色。粵劇戲服以其繁複的刺繡、鮮艷的色彩,展現了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通過導賞員的詳細講解,學生們了解到粵劇服飾如何通過色彩與圖案傳遞角色的身份與性格,並對傳統工藝的精湛技藝讚歎不已。此次參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華服文化的理解,也啟發他們思考如何將傳統元素融入現代生活。   本活動不僅是一場文化之旅,更是對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培養。學生們將把所學知識與體驗帶回校園,計劃在即將到來的校慶開放日中,通過華服試穿及攤位遊戲等形式,向全校師生及校外嘉賓呈現中華服飾的魅力。此外,學生們還將利用社交媒體平台,分享活動中的點滴與感悟,傳播中華文化的獨特之美,展現青少年作為文化大使的風采。   鳴謝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和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會)撥款資助是次計劃

國民教育組、價值觀教育組、中國歷史科活動: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探訪抗戰老兵蘇定遠伯伯

  2025年9月9日,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本校組織了一場別具意義的活動,老師帶領24位學生前往探望抗戰老兵蘇定遠伯伯,向這位為國家民族奉獻青春的英雄致以崇高敬意。這次活動不僅讓學生們深刻體會歷史的重量,更通過與老兵的互動,傳承了愛國精神與感恩之心。   活動當天,師生們滿懷敬仰之情來到老人院探訪蘇伯伯。為了表達對蘇伯伯的敬意,學校特別將前次探訪活動中學生們撰寫的感言結集成一本精美的小冊子,作為禮物送給蘇伯伯。小冊子內記載了學生們對抗戰英雄的感恩與欽佩之情,每一篇感言都飽含真摯的情感。學生一個接一個的向蘇伯伯朗讀感言,讓現場氣氛溫馨而感動。   學校更為蘇伯伯訂製了一面「抗戰英雄」紀念章,由老師為蘇伯伯佩戴,全體學生向蘇伯伯致敬。這枚紀念章鐫刻著對蘇伯伯英勇事蹟的讚頌,象徵著全校師生對他的崇高的敬意與感謝。   此次探訪不僅是一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活動,更是對學生們的一次深刻愛國教育。通過與抗戰老兵的面對面交流,學生們更加明白和平的來之不易,也立志將這份感恩與責任傳承下去。本校將繼續推動關懷老兵、銘記歷史的活動,讓英雄不被遗忘,讓精神永續傳承。

國民教育組及中國歷史科活動:第三屆「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計劃嘉許禮暨學生文化大使日

       本校3C班蔡煌彬由全港多個參選的中學生中脫穎而出,入選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辦、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獨家贊助的第三屆「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計劃。蔡同學在七個月時間內,參與了多項學習活動,包括文物修復工作坊、實地考察、博物館導賞講解培訓、導賞實習、故宮文化專題講座等。在未來的日子,故宮學生文化大使會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及技能繼續為文化藝術界服務,以年輕人的角度協助博物館推動文化傳承。        2025年 7 月 26日(星期六),孫越老師與獲選同學共同出席「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計劃嘉許禮暨學生文化大使日,見證第三屆「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的誕生,分享學員的喜悅。

中華文化嘉年華

  由價值觀教育組、國民教育組、中文科、中國歷史科和普通話科舉辦的「中華文化嘉年華」於6月23日舉行。本年度「中華文化嘉年華」主題是《文藝看中華》,嘉年華讓同學透過不同活動,了解更多有關中華文化的知識及歷史。活動有助中華文化的傳承,提升同學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活動詳情:   與學生活動組於中五級「其他學習經歷課堂」合辦【變臉及古彩戲法】演出及示範講座,讓同學認識中國的古代魔術表演及變臉的技巧,以提升同學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於中華文化嘉年華活動中,我們透過相關的活動,讓同學了解更多有關中華文化的知識及歷史,提升同學對中華文化、孝親精神及國民身份的認同。   嘉年華的節目內容豐富,當中包括醒獅表演、各式各樣的攤位、更邀請了馮欣琪校友表演中國舞。禮堂內有不同的攤位遊戲,包括:彩虹書法、中華燈謎、儒道顯孝心、十二生肖齊齊玩、漢服體驗、書法書籤、京劇行當對對碰、中國結、麵粉公仔、中華文化知多少、語文知識及文學問答比賽,還可換領中國傳統食品。 善述閣設有「敦煌四連環」的攤位遊戲、有蓋操場設有一系列「沉浸式元宇宙傳統文化體驗」(當中有VR體驗、與機械人交流等)及孝親活動,寓學習普通話、孝親文化和敦煌文化於娛樂。   期望參與者藉着本年度「中華文化嘉年華」的活動,從趣味中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從而提高個人對中國文化、孝親精神及國民身份的認同。

走進國粹殿堂,感悟京劇魅力——我校師生赴文化中心開展京劇藝術深度體驗活動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藝術素養,6月20日至22日,我校師生代表一行前往香港文化中心,展開為期三天的京劇藝術深度體驗之旅。本次活動不僅讓同學們近距離感受了經典劇目的藝術震撼,更通過後台探秘,揭開了京劇藝術的神秘面紗。   在每天入場前,具京劇觀看經驗的同學擔任小老師,為其他同學講解京劇的歷史、行當及藝術特色,讓同學能了解更多有關京劇的知識及箇中蘊含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同學們在聆聽小老師講解及中場休息時填寫工作紙,以表達他們對京劇的感受。   師生們連續三天沉浸於京劇藝術的殿堂,先後觀賞了新編歷史劇《納土歸宋》和傳統京劇《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白蛇傳》三台大戲。舞台上,演員們精湛的唱唸做打、華美絢麗的服飾妝容、跌宕起伏的劇情演繹,令同學們全神貫注,深深為這門古老藝術的獨特魅力所折服。   活動的亮點在於第二天的後台深度探訪。在國家京劇院優秀花臉演員危佳慶的引領下,同學們得以走進平日神秘的幕後空間。演員老師化身導賞員,生動細緻地講解了京劇服飾(行頭)的象徵意義、各類道具(砌末)的精巧運用。一針一線、一器一物背後的匠心與深厚文化內涵,令同學們驚嘆不已。   活動期間,學生們接受了康文署及國家京劇院的訪問,抒發他們對京劇演員的佩服之情及對京劇的欣賞。國家京劇院微信官方賬號亦有關於是次活動的報導,並記錄了演出後的學生訪問內容。   此次沉浸式的京劇之旅,增進了學生對「國粹」京劇的認知與理解,激發了他們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為提升其人文底蘊與文化自信奠定了堅實基礎,更能提升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是次文化中心後台參觀由康文署安排,並由國家京劇院作導賞,謹致謝忱! 國家京劇院微信官方賬號有關是次活動的報導: 第一天:https://mp.weixin.qq.com/s/mXkAH8Y6GOtKWcgAf-mCgA 第二天:https://mp.weixin.qq.com/s/ErNDvV1ohH_0vEEPFuk25Q  第三天:https://mp.weixin.qq.com/s/seTbbA1qGBy_MR1p0rgtSA

中華文化體驗之旅:故宮「宮廷服飾放大鏡」工作坊

  2025年6月23日,本校國民教育組及中國歷史科老師帶領40位學生前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參加「宮廷服飾放大鏡」工作坊,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華文化體驗之旅。此活動旨在透過互動學習和親身體驗,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提升文化素養。   活動當日,學生們在專業導師帶領下,深入了解中國宮廷服飾的歷史與文化意義。工作坊中最令人興奮的環節,莫過於試穿精緻的仿製龍袍。學生們化身「皇帝」,親身感受了宮廷服飾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底蘊與尊貴氣度。   此外,學生還參與了DIY宮廷元素環保袋製作,發揮創意,將十二章紋與現代設計結合,打造獨一無二的紀念品。這不僅是藝術創作的實踐,更是將傳統文化符號融入現代生活的創新嘗試,讓古老的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活動後,學生們參觀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天方奇毯──伊斯蘭與世界文明的交織」展覽。展覽聚焦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文化交流,展示精美的伊斯蘭地毯、織品及相關文物,呈現兩大文明在絲綢之路上的交融與輝煌。學生們透過導覽深入了解伊斯蘭藝術的獨特之美,以及其與中國文化的互動,拓寬了對世界文明的視野。   是次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同時認識到不同文明間的交匯與共榮。同學們表示,這次體驗不僅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提升了他們的文化認同感,也激發了探索世界文化的興趣。本校將繼續致力於拓展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引領學生在實踐中感知文化魅力,傳承中華文明瑰寶。

「關愛抗戰老兵」計劃——探訪抗戰老兵蘇定遠伯伯

  本校國民教育組、價值觀教育組及中國歷史科老師於 17-5-2025(星期六)帶領23位中二至中五學生探訪抗戰老兵—98歲蘇定遠老戰士。   蘇伯伯精神矍鑠,雖言語表達不甚流暢,但當回憶起抗戰歲月時,眼神中依然閃爍著堅毅的光芒。他斷斷續續地講述著當年16歲時毅然投筆從戎,參軍報國的經歷,那些破碎卻珍貴的記憶片段,讓在場師生無不為之動容。最令人感動的是,蘇老還即興唱起了兩首當年的抗戰軍歌,那沙啞卻有力的歌聲,彷彿將大家帶回了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   蘇伯伯叮囑道:「同學們,你們要……珍惜……青春……保重身體……報效……國家……」這簡單卻飽含深情的寄語,讓在場的師生都紅了眼眶。   了解到蘇伯伯祖籍四川,同學們特意準備了熊貓公仔送給蘇伯伯,表達對老英雄最崇高的敬意,並希望熊貓能陪伴蘇伯伯,讓他不感孤單。   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歷史教育,更是一次生命教育,讓學生們從老戰士的身上學到勇敢、堅毅與擔當。   透過是次活動:①向抗戰老兵致敬;②給予老兵們應有的尊敬與愛心,亦令他們知道後一輩的人是不會忘記他們作出的貢獻的;③藉著聆聽老兵的故事,讓學生能進入他們的人生片段,甚至對抗戰這段歷史產生共鳴,並令學生對為國家、民族犧牲的英雄們存感恩之心。

中二級朝代服飾班際比賽

  中二級朝代服飾班際比賽已於30-4-2025舉行,學生需在比賽前分組完成朝代服飾一件。在比賽當天,每組由一位模特兒在週會中穿著表演,並配合台下的旁白介紹。當天台下氣氛熱烈,而台上的模特兒表演亦投入。最後由2B班獲得全級冠軍,2A班以1分之差屈居亞軍,而最佳個人演繹獎則由2B班鄧晉熙獲得。

滬蘇杭江南歷史文化考察團

  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拓寬歷史文化視野,本校國民教育組、中國歷史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於2025年4月16日至4月21日帶領30位中三至中五學生前往上海、蘇州及杭州進行為期六天五夜的遊學之旅。行程涵蓋歷史古蹟、自然風光、藝術體驗及學術交流,讓學生深度感受江南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並在實踐中學習與成長。   第一天:杭州·詩意西湖與千年古韻   同學們首站抵達杭州,漫步於風光旖旎的西湖,領略「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湖光山色。隨後參觀岳王廟,緬懷民族英雄岳飛的忠義精神;探訪靈隱寺與飛來峰,感受佛教文化的莊嚴與石刻藝術的精妙。傍晚漫步河坊街與南宋御街,體驗南宋都城繁華的市井風情。   第二天:藝術與茶文化的沉浸之旅   上午參觀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近距離欣賞珍貴文物,激發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興趣。下午前往梅家塢茶文化村,師生們換上素雅的漢服,腰繫竹簍,在茶農的指導下學習「一芽一葉」的採摘技藝,親身感受「十指染茶香」的田園詩意。隨後,師生們圍坐炒茶鍋旁,體驗傳統「徒手炒青」的非遺工藝,並細細品茗龍井茶,了解中國茶文化的深厚底蘊。晚上,欣賞大型水上情景表演《最憶是杭州》,在聲光交織中重溫西湖的詩意傳奇。   第三天:學術交流與蘇州園林之美   同學們前往浙江省富陽中學進行友好交流,與當地學生互動學習,拓展視野。下午轉赴蘇州,遊覽千年古剎寒山寺,聆聽「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漫步中國四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領略中國古典園林的精巧設計;參觀蘇州博物館及太平天國忠王府,感受歷史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第四天:水鄉古鎮與上海風情   行程進入上海,首先探訪朱家角古鎮,乘船穿梭於小橋流水之間,體驗江南水鄉的靜謐與悠閒。隨後參觀朱家角郵局(大清郵局舊址),了解近代郵政歷史。下午前往新天地,欣賞中西合璧的石庫門建築,感受上海獨特的歷史風貌。夜晚漫步外灘,在璀璨燈火中見證這座國際都市的繁華與活力。   第五天:藝術與歷史的交織   師生們參訪上海評彈團,展開一場跨越千里的文化對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上海評彈團高博文團長親自接待,帶領師生們近距離欣賞國家級非遺藝術——蘇州評彈的婉轉韻味。在演出廳內,評彈藝術家們精心呈現了四齣經典:吳語糯軟的《江南好風光》勾勒出水鄉畫卷;氣勢磅礴的《三國. 贈馬》展現評話金戈鐵馬的豪情;吳語版《聲聲慢》將宋詞雅韵與琵琶聲腔完美融合;《三笑·追舟》則引得全場笑聲不斷。互動環節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同學們爭相舉手提問:「現如今生活節奏急速,如何傳承評彈文化?」「最深刻的表演經歷是怎樣的?」「在傳承評彈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挑戰呢?」高博文團長以親身經歷一一解答。此次參訪不僅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江南傳統藝術的精妙,更以藝術為橋樑,深化了兩地的人文交流與情感共鳴。   隨後,師生們參觀四行倉庫,重溫抗戰時期的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事蹟;走進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了解二戰期間的國際人道主義歷史。下午遊覽豫園與老城隍廟,在古色古香的園林與市集中感受老上海的傳統文化。   第六天:博物館之旅·藝術與歷史的盛宴   最後一天,同學們參觀上海博物館,透過豐富的館藏文物,系統學習中國古代藝術與歷史的發展脈絡,為此次遊學畫上圓滿句點。     此次江南遊學之旅,同學們不僅欣賞了自然與人文景觀,更透過親身體驗、學術交流及文化探索,深化了對中華傳統歷史文化的認識。我們相信,這段旅程將成為同學們成長路上難忘的記憶,並激勵他們繼續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是次上海評彈團參訪活動及觀賞演出由上海評彈團安排及熱情款待,謹致謝忱! 上海評彈團微信公眾號相關報導: https://mp.weixin.qq.com/s/FEIlfNxmfnpdB-NFr0fq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