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ada Day Card Cover Design Contest 2021

  為擴展同學的國際視野及培養同學成為世界公民,本校通識教育科參加了由加拿大領事館舉辦的Canada Day Card Cover Design Contest 2021。參賽者需要以港加兩地文化共融為題設計加拿大日賀卡一張。本校5C班何綾珊同學在香港及澳門眾多參賽學生中脫穎而出,榮獲Honorable Mentions。

AVT Awards 青少年抗疫創科設計獎202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亦無阻同學們不斷學習,發揮無窮創意。四位同學(3B班蘇彼特、3C班呂俊穎、3D班劉軒綜和2D班洪漢成)趁著停課期間,在家研發及設計抗疫創新產品,並在由資訊科技體育基金主辦之「AVT Awards青少年抗疫創科設計比賽」奪得中學組銀獎。是次比賽除了研發產品,同學亦需要製作海報、產品簡報、拍攝宣傳片等等,最後更要透過網上會議,接受評審們的質詢。   成功非僥倖,四位同學能在比賽中脫穎而出,除了創意,亦依靠團體合作才能成功。

代表香港出戰「台灣 2019 全能機器人國際邀請賽」

  在2019年7月2日,本校初中學生2B蘇彼特、2C呂俊穎、2D劉軒綜、3C 陳嘉俊、3C梁皓堯及3C甄梓巽,在「亞太機械人聯盟競賽香港區比賽」分別奪得冠軍及優秀獎。 中二級別同學的隊伍更取得代表香港參賽的榮譽,代表香港出戰「台灣 2019 全能機器人國際邀請賽」的資格,並於本年12月13日至15日前往台灣與世界各地區的選手進行比賽,互相學習交流。 雖然今次的台灣國際比賽未能獲得獎項,然而學生可藉此體驗成長過程中的一次寶貴學習經歷,不要為今次的結果感到氣餒,學習凝聚經歷成長,再接再厲。

中史學會、山藝學會、童軍團合辦 —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考察」

  本校於本年度12月8日(星期日),中史學會、山藝學會、童軍團合辦了「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考察」活動,是次活動一共有三十位同學及四位老師參與。 今年儀式遇上「香港保衛戰」開戰日78周年,饒有意義。 是次活動主要分為兩部份:   第一,參加Canadian Commemorative Ceremony儀式。此儀式由加拿大領事館主辦,以紀念在香港保衛戰中為港捐軀的加拿大士兵。加國領事、港府官員、北京政府駐港官員、各國駐港代表、加國僑民、香港市民,甚至是曾經參與香港保衛戰的退伍軍人都紛紛向墓園裡的紀念碑獻上虞美人花,以示悼念。今年大會邀得年屆98歲的退伍華籍英兵蔡彼得、曾參與盟軍登陸諾曼第(D-Day)行動的美國的二戰老兵John T. Siewert、二戰結束時,隨戰艦安森號赴港接受日軍投降的前皇家海軍及皇家加拿大空軍Tony Edward Elliott以及二戰時期美國空軍志願飛行隊第十四航空隊(飛虎隊)下轄第23戰鬥大隊華人飛行員—101歲的陳炳靖中校出席。本校師生有幸與老戰士們交談,認識他們抗戰的歷史,機會實為難得!   第二,儀式後由劉志豪老師帶領學生考察西灣國殤紀念墳場。我們憑弔的大多不是什麼大人物,但絕對是悲劇人物,如英勇的羅遜准將、捨身為人的奧士本、混血高材生Donald James Neville ANDERSON,以及再也看不見母親的J.O. Payne等,我們除了認識他們英勇的一面,也感受到他們身處大時代的無奈。   經過這次考察活動後,同學們都對香港的戰時歷史及中外軍人對香港的貢獻有更深入的認識,也令我們感受到現代的和平社會、安穩的生活實在得來不易。

中史科活動—「日佔時期艱苦歲月」體驗活動

  本校中史科於30-10-2019為中三級同學舉辦「《日佔時期的艱苦歲月》體驗活動」。日佔時期,日軍鐵腕統治香港,強徵物資、改以軍票為流通貨幣,香港市民生活艱苦,物資短缺,糧食嚴重不足。海防博物館派員到校帶領同學進行體驗活動,透過角色扮演及互動遊戲,認識和了解香港當時的民生苦況。

「關愛抗戰老兵」計劃—探訪華籍英兵

  中史科孫越老師及劉志豪老師於 2-9-2019(星期二)帶領18位中二至中五學生前往二次世界大戰退役軍人會所,探訪華籍英兵—蔡彼得伯伯。二戰時,蔡伯伯是鯉魚門第五期炮兵編號5153。日軍進攻香港第三天,和同僚立下戰功,擊落日軍戰機。現擔任二戰退役軍人會會長。藉著聆聽蔡伯伯的故事:①讓學生能進入老兵的人生片段,甚至對抗戰這段歷史產生共鳴,並令學生對為國家、民族犧牲的英雄們存感恩之心;②為抗戰老兵作口述歷史,彌補歷史的空白,讓歷史承傳下去;亦令他們知道他們作出的貢獻後一輩的人是不會忘記的;③向抗戰老兵致敬;④給予老兵們應有的尊敬與愛心。

學生視覺藝術作品展 2018/19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於2019年6月19日舉辦了學生視覺藝術作品展覽,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高中視覺藝術科中作品集的建立及其評核準則之認識,並表揚中學生的視覺藝術創作成果,以推動學生們的學習經驗交流。

中史科聯校活動—中一級東華義莊、中西區文物徑考察活動

  本校中國歷史科於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九日(星期三),與友校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中史科合辦了「中一級東華義莊、中西區文物徑考察活動」,是次活動主要分為兩部份:   首先,師生參觀東華義莊。1875年由文武廟捐資在西環牛房附近興建義莊一所,以便利同胞寄厝靈骸。其後文武廟將義莊送交東華醫院管理,至1899年遷建薄扶林大口環現址,正名為「東華義莊」。義莊是香港唯一存放棺木連遺體的地方,讓先人在入土為安前有個容身之處。這次學生有幸參觀平日謝絕開放的禁地,加上東華三院的導賞員及義莊內的資深管理員Sunny詳盡之講解,揭開了義莊神秘的面紗。學生亦能透過認識香港的殯葬歷史及習俗,拉闊學生對死亡的認知,啟導學生反思生命的價值。   其次,由友校同學帶領本校學生考察中西區文物徑。我們透過考察文武廟、太平山街、廣福義祠,以及東華醫院,讓學生對開埠以來的香港社會、宗教、公共衛生的情況有初步的了解。友校同學在導賞活動中表現出認真、專業的一面,發揮自己的所長,清晰地把有關歷史呈現,本校師生亦大加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