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教育組及中國歷史科合辦: 參觀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三棟屋博物館)

  價值觀教育組及中國歷史科合辦,15位同學於2025年2月26日參觀三楝屋博物館。同學在導賞活動中認識了三楝屋原為荃灣陳氏的民宅,是香港極具歷史及文化價值的客家圍屋;他們從中亦能了解這法定建築的特色、客家人的生活習慣等。另外,同學也參觀了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認識丁燈紥作技藝、獅頭紥作技藝、舞麒麟等。同學從參觀活動中認識本地民間工藝的智慧和豐富的民俗文化。

中五級OLE課:Oculus Quest 2 中山史跡徑VR導賞

  國民教育組、中國歷史科、電腦科及電腦學會合作,於25-2-2025運用中山史蹟徑VR讓學生認識香港現存與晚晴革命有關的遺址,並簡介孫中山先生當年在香港的活動地區。   在課堂前,透過跨科組合作的培訓,讓創科會的學生充當小老師,教授同學使用Oculus Quest 2 中山史跡徑VR導賞。同學一邊觀看中山史蹟徑360VR,一邊完成相關工作紙。   是次課堂利用了 VR科技為同學提供了「行萬里路」的體驗,VR 的實景沉浸和體驗,令學生提高參與性,主動思考和積極學習。同時,亦讓同學認識孫中山先生在香港的革命事蹟,明白香港與內地的密切關係,從而提升國民身分認同。

國民教育組及中國歷史科——「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4結果揭曉暨頒獎禮」

  本校中國歷史科老師於2025年1月6日,帶領4B彭鎧晴同學前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參加由國史教育中心舉辦的「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3結果揭曉暨頒獎禮」。   本校參與「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4」第一階段之「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活動以「護疆守土,安國惠民」為題,期望學生認識中國歷史人物對國家的貢獻,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國史及中國文化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   活動期間,本校師生及家長踴躍投票,積極參與,最終獲頒三個獎項,包括:最高票數獎、最踴躍投票獎、最佳活動推廣獎(銅獎)。

國民教育組及中國歷史科:「遊香港識國情」—中西區歷史古蹟考察

  香港電台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聯合策劃「遊香港識國情」文化旅程設計及導賞活動,邀請中學生設計香港文化歷史遊覽路線,並學習擔任導賞員帶領同學認識國家歷史文化。   學生導賞員經過連串的培訓活動後,國民教育組及中國歷史科老師於2025年2月15日(星期六),聯同6位中三及中四的導賞員,帶領12位中一及中二同學前往西港城、文武廟、卜公花園、文咸西街(南北行)、廣福義祠進行考察。導賞員在介紹中西區的歷史古蹟外,亦讓師弟妹認識本港早期華人奮鬥史。   活動期間,學生們有幸能和百昌堂第三代傳人曾先生及西港城布店的老員工進行交流,以了解南北行百年老店和西港城花布街的歷史。   香港電台沿途拍攝同學的導賞旅程及訪問同學,製作成電視特輯後會於港台電視 31 及網上媒體播放。   活動能加強同學對中國歷史及文化的認識,提升國民身份認同,並增強同學自信及表達能力。

國民教育組、中史學會及童軍團活動:「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考察及悼念儀式」

  本校於本年度12月1日(星期日),國民教育組、中史學會和童軍團合辦了「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考察」活動,是次活動一共有二十三位中三至中五同學及三位老師參與。  是次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部份:    第一,在藝術家Rachel Smith的教導下,同學動手掣作Poppy pins(虞美人花胸針),並在儀式上佩戴,以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士兵,表達對他們的敬意和哀悼,以及對和平的期許。   第二,參加Canadian Commemorative Ceremony儀式。此儀式由加拿大領事館主辦,以紀念在香港保衛戰中為港捐軀的加拿大士兵。加國領事、港府官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代表、各國駐港代表、加國僑民、香港市民都紛紛向墓園裡的紀念碑獻上虞美人花,以示悼念。   第三,儀式後由老師及五位國民大使和中史學會幹事帶領同學考察西灣國殤紀念墳場,並提供導賞講解。我們憑弔的人物有英勇的羅遜准將、捨身為人的奧士本、混血高材生Donald James Neville ANDERSON,以及再也看不見母親的J.O. Payne等,我們除了認識他們英勇的一面,也感受到他們保衛家園的決心。導賞結束後,同學皆紛紛在墳場的留言冊上寫下對為港捐軀士兵的感謝及悼念之言。   經過這次考察活動後,同學們都對香港的戰時歷史及軍人對香港的貢獻有更深入的認識,也令我們感受到現代的和平社會、安穩的生活實在得來不易。此外,亦為國民大使和學會幹事提供一個導賞介紹的實習機會,從而建立信心及應變能力,為將來的工作作準備。

中國歷史科、英文科、國民教育組、升學及生涯規劃組活動—「魔鬼山棱堡與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考察暨職涯規劃」

  本校中國歷史科、英文科、國民教育組、升學及生涯規劃組與「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文物保育及徵集計劃」於11月23日(星期六)合辦了「魔鬼山棱堡與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考察暨職涯規劃」活動,是次活動共有20位中三至中六同學及3位老師參與。   魔鬼山棱堡屬於二級歷史建築,建於1914年,四周厚牆裝有機槍孔、火藥庫,內有多個地下室,初期射擊指揮部也在此。在1941年12月8日爆發的香港保衛戰,日軍進攻醉酒灣防線及城門谷的一帶,魔鬼山炮台對阻擊日軍入侵九龍並沒有發揮很大的作用,但當英軍撤退香港島時仍有穩住退路的角色,是英軍在維多利亞港北岸的最後一個據點,直至13日清晨全數英軍渡海退守香港島。日軍佔領炮台後,魔鬼山成為日軍登陸香港島的其中一個根據地。本校師生在魔鬼山棱堡及歌賦炮台實地考察後,由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宿友梁迭起博士及香港大學本科同學的帶領下,前往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瞭解二戰往事及追思衛港先烈,並在英文老師的指導下,用英語與港大學生就著升學問題進行交流。   經過這次考察活動後,同學們對香港的戰時歷史及多元族裔的衛港先烈有更深入的認識,令同學感覺到現代的和平社會、安穩的生活實在得來不易。同時,與香港大學本科同學的交流活動亦幫助同學建立升學目標。   是次活動由「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文物保育及徵集計劃」梁迭起博士和利瑪竇宿舍寄宿生隨團協助講解,謹致謝忱。

國民教育組、中國歷史科及視藝科活動——「清宮系列3D模型製作班」

  本校國民教育組、中國歷史科和視藝科於11月22日合辦「清宮系列3D模型製作班」,共有10位中二及中三同學參加。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製作八旗兵的3D紙本模型。   是次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更能提升他們的應用能力。透過親手製作八旗兵的3D模型,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清朝歷史文化,並將歷史知識與技能相結合,培養創新思維和實作能力。  同時,此活動也提供了一個跨學科學習的平台,促進學生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和藝術創作能力的發展,最終達成寓教於樂的教學目標。

國民教育組、中史科及歷史科活動——「唐樓中的二戰日記:從香港見證歐洲戰場的中國身影」展覽

  本校國民教育組、中史科及歷史科老師於2024年10月31日帶領57位中二、中三及中五同學前往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參觀「唐樓中的二戰日記:從香港見證歐洲戰場的中國身影」展覽。   展覽展出曾參加諾曼第登陸(D-Day)的中國海軍軍官林炳堯的日記、書信、當代政府文件和報章等,透過觀看各種展品,深化學生對二戰的認識。   主辦機構D-Day Hong Kong更為學校提供導賞服務及安排講座:「三年零八個月及香港重光」,學生就展覽內容作出提問,並透過互動活動加深對這段歷史的認識。   透過是次活動,學生可更全面梳理二戰時序,建立更廣闊的世界視野,繼而理解二戰結束過程和戰後的國際秩序。與此同時,林炳堯的故事亦有助學生拉近與二戰的距離,並領略「平凡人成就不平凡」,胸懷家、國、世界的精神。

建國75週年國慶「升旗禮及國慶短講」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5週年,本校於10月1日國慶前夕的晨會舉行「升旗禮及國慶短講」,由中史學會會長及國民大使團長介紹國旗國歌的意義,以及國家於軟實力及硬實力各方面的成就。        國家在全球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藉着「升旗禮及國慶短講」增進同學對國家的認識及歸屬感,並加強同學的國民身份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