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話
2016年12月

本校宗教教育組於十一月舉行了一系列活動,讓同學向身邊人表達感恩。其中一項,是向小西灣街坊派發飲品、福音單張和心意咭;在工作中的,同學感謝他們對社區的貢獻;對長者,則送暖問候。

另外,十一月的一次高年級週會,校方安排了「平等分享行動」的發起人到校,分享於街頭與有需要人仕分享食物、日用品、藥物、現金代用券等的體驗。發起人強調他們做的並不是「義工」、也不是「服務」,嘗試放下高高在上、與別不同、施予者的既定角色,純粹去張開眼睛、不要視而不見社區裡有需要的人仕,在日常生活中、而非特定的「義工日」去親身接觸街頭人仕,與他們「傾計」,了解他們工作、健康或生活困難之處,以行動去關心他們,如教導或陪伴他們去超市使用現金書劵、協助他們整理拾回來的沉重紙皮並推去變賣等。

知恩──我們實在要醒覺,今天有穩定的工作、安穩的生活、接受教育的機會,是許多人的幫助、提攜和努力建設後的結果,實非理所當然。謝恩──多說一句多謝,常記住自己是別人施恩的受惠者。報恩──知恩圖報,祝福對自己有恩的人;有時或者未能親自以行動向當事人報恩,但也可向其他人、甚至陌生人,如以上「平等分享行動」的參與者,以平等角度看待別人,去分享自己的愛。對弱勢社群來說,你或許是唯一一個,會在當刻困難時,去慰問和幫助他們的人啊!

以下是一個故事片段(轉引自中文大學社工學系教授黃洪):有一個家庭,只有母親與讀小學的女兒,很窮;母親過新年前在社工協助下,兼職賺得一千多元;大家或者以為母女二人會大吃一頓罷──結果,母女去買了一張床褥,更要自行搬回家。原來,家中並無一物是他們自己購買的,全部都是別人轉贈的,這張床褥是第一件他們真正擁有的家產。

有一天,女兒在床上做家課,問:「媽,甚麼是不滅的能源啊?」大家一般會認為是水力、風力或太陽能罷。母親想了一會兒,答:「…是人,人才是不滅的能源。有人,才有一切。」女兒是母親奮鬥的原動力,母親沒有很多資源,卻有無限不滅的能量,去好好養育女兒。她亦深信,只要好好栽培女兒,家庭才有希望和出路。

校長、老師們每天都在教育場所工作,有機會分享所學、關心和照料下一代, 實在很值得感恩。希望大家都不受環境和條件的限制,少看自己的不足、欠缺,多張開眼睛、打開心扉,與生活中相遇的人多分享、聆聽和互相扶持。共勉之。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約翰福音14章27節)

李志霖校長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