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話
2016年9月

今個暑假,全城最矚目的,要算是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奧運會了。很多片段,相信令大家都難以忘記。

香港單車好手李慧詩,在競輪賽與澳洲對手相撞,四年來的努力付諸流水,勇敢的她說:「唔緊要,我會加油!」、「能團結香港人最緊要」,也稱對方非故意的。於另一場爭先比賽,這次李慧詩勝過澳洲對手,賽後兩人手牽手,識英雄重英雄。女車神視對方是比賽對手,而非敵人;沒有針對、只有較技;沒有埋怨、只有祝福、感恩。女車神的笑容是全港市民的安慰,大家都為這位體現奧運精神:團結、友誼、進步、和平的香港運動員而感到自豪。

三項鐵人賽,英國布朗兄弟雙雙衝線奪得冠亞軍,累透後躺在地上,互相祝賀。兩兄弟自小互相比較、挑戰,但亦不忘互相扶持。落敗的哥哥說:「比起落敗,我會更因為自己的表現不好而失望…」對自己有要求,比昨天的自己進步,其實才是努力的推動力。他又說:「我會因為弟弟勝過自己而開心…」比較是為了推動自己上進,不會影響兄弟情;一同努力完成賽事,才是快樂、滿足的源頭。

在女子5000米初賽,美國跑手迪亞高絲天奴與新西蘭的咸比蓮意外倒地,事後二人沒有立即追趕其他選手,反而伸出友誼之手、互相扶持。原本互不相識的兩人,互說:「起來吧,我們要完成比賽。」,「這是奧運,我們必須跑到終點。」美國跑手賽後稱:「人與人的關係,是奧運最大收獲,這正是奧運的象徵意義。」

牙買加飛人保特,4x100米、100米及200米短跑世界紀錄保持者,比賽前後通常都表現輕鬆,裝出招牌「閃電」的動作。他說過:「擔憂是毫無用處的,如在賽前擔心自己接下來的表現,你已經輸了。努力練習,在比賽中全力去跑,自然會有好成績。」平時刻苦鍛鍊,比賽現場保持輕鬆,讓自己表現出應有水準。保特對大家的學業、應付考試上有否啟示呢?

每逢有中國隊或者香港隊的比賽,大家都會暫停家中的事務,或特地回家安坐電視機前看直播。中國女排、羽毛球、乒乓球的扣殺、香港李慧詩的單車衝刺、中國跳水隊的完美動作等,大家都會緊張得喘不過氣、為中國和香港大聲歡呼。這便是團結的表現,參賽的不是你,但你會為關心的人、「自己人」著緊,大家在不同空間連結在一起,為勝敗,同喜同憂。校長希望同學在學校、在班、在球隊、在學會、在各團隊,都有一份對「自己人」的著緊,團結一致,無論為學業或其他活動表現,都可以一起分享喜悅和悲傷。

回說奧運精神,我想也是老師們希望衡怡學生具備的態度和素質:「團結」——對學校、對班、對各團隊老師、導師和同學的尊重和信任,互相扶持,培養歸屬感,就算離開學校了,也永遠視自己為衡怡的一份子。「友誼」——學業上的增進固然重要,但學習人與人的相處,也是學生階段的必要功課,師長們希望同學之間有深度友誼,互相愛護,體現衡怡是「自己人」、是「一家人」的氣氛。「進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令我們不會停下來、也不自滿,在學業上或其他技能上,為勝過昨天的自己而努力求進。「和平」——校長在學時的教授曾送給我們全班一張書簽,上面寫着「處之以誠,教與學應無敵意。」多年來,其實我也不太明白何為敵意;近來,在學校工作,我明白到,無論是老師教導學生或同學之間的相處,在上或在下的,位置高或低的,只要以誠懇相待,保持和諧、非惡性競爭,才可孕育良好正面、令人學習進步的環境,也許奧運精神「和平」的意義也在於此。

今年我們會在中一級,在正規課時內納入體藝團隊的訓練,包括管樂、合唱團、田徑、舞蹈、戲劇、乒乓球及羽毛球,務求讓學生從小培養對某項目的興趣,持之以恆去練習,成為各團隊的一份子,從而投入校園生活,增強對衡怡的歸屬感。

今年,衡怡校園電視台將正式啟動,將校內外種種活動、學習經歷片段,於校園內播放和分享,凝聚校園氣氛,令學生進一步投入學校生活,見證同學和師長們的成功經歷,培養正面思維。「歸屬感」、「樂觀感」、「效能感」,是提升學生抗逆力的元素;高效能感、對學校有歸屬感、面對困難心存樂觀的學生,才不會害怕成長上、包括學業和公開試的挑戰。

近年資訊科技的進步,不單令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亦令老師更方便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今年,學校內不同科目的老師亦開始自發地嘗試「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學模式。他們會把以往單向教授的內容以影片方式先紀錄和發放,要求同學在家預習。老師因而可以善用課堂內寶貴的面對面時間,進行各種跟進及提升能力的教學活動。我們將於2016年9月參與由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籌劃的《翻轉課堂:尋找成功要素和建立良好策略分享平台》。加上來年與理工大學合作的STEM(科技工程數學)計劃,體現了衡怡老師的專業,相信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並為社會對科技人才的需求作好準備。

奧運的目標,亦包括「更快、更高、更遠。」在開學之初,祝願各位同學學得更快——保持身體健壯、每天精神奕奕回到學校,必會提升學習的效率。也祝願同學設定更高的目標——對自己有合適的高要求,才有上進的動力。最後祝願同學望得更遠——視野不要局限於學校、於小西灣,要主動接觸新事物,放眼香港、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