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生活
泰國地理及旅遊與款待科考察團
2016年11月3-6日


本校地理科、旅遊及款待科於11月3至6日舉行一連四天的泰國遊學團,當中有三十名師生參與,當中包括校董符之福先生、前任校長李守儀女士及前副校長羅倬維先生。在校董符之福先生的策劃及協助下,是次遊學團在行程安排上獲得泰國駐香港領事館、泰國旅遊局及泰國航空支持。

同學先到訪位於泰國中部紅統府 (Ang Thong) 的農村,體驗稻米種植的樂趣。流經紅統府的昭拍耶河 (Chao Phraya River) 和奈河 (Noi River) 為當地帶來充沛的水資源及肥沃的沖積土,加上地勢平坦,氣候炎熱潮濕,有利稻米種植。同學身處當地環境能更了解不同的自然因素如何影響農業發展。

在泰國旅遊局的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同學穿起防水保護衣物,走進稻米田中,一嚐農民在烈日當空耕作的滋味。由於同學均沒有種米的經驗,當他們第一次踏入滿佈軟泥、被水覆蓋著的農田插秧時,都顯得步履蹣跚,幸好最終大家都能順利把插秧的工作完成。是次體驗活動除了讓同學認識學科知識外,更使同學感受到食物得來不易的道理,培養珍惜食物及減少浪費的生活態度。體驗稻米種植後,同學在當地企業Siam Diamond的安排下,參觀了稻米加工工廠的生產線。工廠投入大量自動化機械進行篩選、精米、包裝等工序,大幅提升稻米加工的生產效率,長遠能減低生產成本;而其遠銷外地的市場模式,亦讓同學認識市場全球化下如何影響稻米工業的生產策略。

行程的另一重點項目是探訪位於泰國中部沙慕頌堪府 (Samut Songkhram) 的班邦帕拉社區 (Ban Bang Phlap Community)。該園區是一個推廣綠色旅遊的綠色社區。園區內的農業活動是標榜完全不使用化學物質的有機農業。當地人將泰國特有的草藥與不同帶有苦澀味的蔬果混合出清爽的「甜點」,他們把這樣的技術稱為再生水果(Reborn Fruits),為不少原為棄用、次等的蔬果增值。除了不使用農藥來照顧果園外,園區更把棄用的蔬果經蒸餾及碳燒後流出的「黑水」,製成不含人工化學成份的洗滌劑及防蟲劑。在當地導遊的帶領下,同學細心聆聽當地園區職員的介紹,親身參與園區的工作坊,製作再生水果(Reborn Fruits),更參觀椰糖及天然防蟲清潔劑的生產工場。透過上述活動,同學能認識綠色旅遊如何為當地民眾帶來持續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充份體會當地政府如何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規劃及推廣當地的旅遊業。

離開班邦帕拉社區後,同學到訪了安帕瓦(Amphawa)水上市場。全長約為一公里長的水上市場,像一個停留住時光的古老東方威尼斯,散發著濃濃的暹邏風情。河岸兩邊林立的古老木造建築、樸實的民宿、古早中國味的商店、小吃店,河上一艘艘載著雜貨、賣著美味的泰式炒河粉、泰式粿條、烤蝦、炸魚餅、烤魚、蔬菜、水果的摩托長尾船,與同學擦身而過。同學在水上市場可品嚐到當地美食,搜購特產,認識充滿當地文化特色的旅遊資源。

除了上述活動外,同學在行程中參觀了泰國當地的廟宇、恐龍主題樂園、航空博物館等甚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一連四天的行程除了讓同學在異國體驗當地的文化、擴闊視野外,更可在旅程中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加以應用,獲益良多。